自然·健康·光 | 如何拯救失眠者?
广告
在《百年孤独》的世界,马尔克斯让马孔多村的所有人都染上了失眠症: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快就把活儿都干完了,凌晨三点便无所事事,听着音乐钟数华尔兹的音符。那些想睡觉的人,不是因为疲劳而是出于对睡眠的怀念,试遍了各种消磨精力的办法。
在马尔克斯的笔下,失眠是一种瘟疫,这种瘟疫蔓延在马孔多村,折磨着所有人的神经,并使他们变得健忘。
在如今焦灼的生活现实中,失眠已经成为了我们几乎都需要面临的困境。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最新调查,超过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90后、00后的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焦虑,大概是人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自疫情发生后,居家成为常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生活上的不确定性大大加强,这无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让许多人在每天夜晚难以入睡。
但是,造成失眠的原因远不如此,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光”也会影响睡眠。地球的自转和阳光的照拂,创造了24小时的节律,规定着我们的睡眠模式,我们在日光下清醒、在黑暗中沉睡,但许多睡眠遇到问题的人,这种规律却被完全打乱。
光对人体的生理及行为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光不仅能调节人的昼夜节律和内分泌循环,也会打乱这些节律引起疾病。
而这些节律是如何发生的呢?
在我们的眼睛中存在着一种感光细胞叫做自主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这些均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看似与视觉无关,但当受到光刺激时,它们便会把非视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的主时钟——视觉叉上核(SCN)——负责调节和控制所有的生物钟和激素分泌。
▲ 昼夜调节的神经路线(黑暗状态)
▲ 昼夜调节的神经路线(光亮状态)
其中主要有三种激素受到的影响最为强烈:第一种激素是5-羟色胺,一种全天中多次让我们的绩效表现达到高峰的情绪因子,5-羟色胺对于很多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的调控也非常重要;第二种是皮质醇,它能够参与应激管理以及调控血压、糖代谢和调节免疫系统;第三种是褪黑素,它和我们的睡眠息息相关。
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在夜间褪黑素分泌会升高,而到了白天,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褪黑素的分泌会被抑制。褪黑素除了能够促进睡眠,还负责调节很多人体生理活动。
但在现代社会,即使在晚间我们的眼睛也暴露在大量的灯光下,并且现代新型的高效光源发出的光谱中短波成分越来越高,相比于白炽灯和卤钨灯会导致褪黑素的分泌量下降大概40%,让人们在关灯后仍然长时间感到清醒而难以入眠。
总体来说,自然光的变化塑造了昼夜节律,然而处于不符合生物节律的灯光下则会让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包括重要的睡眠。
光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同光的品质有很大关系,包括光的强度、波长以及照射的时间等。传统的电气照明只有两种设置:开和关,而真正自然的照明应当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
▲ 图源Gamma
白天发出高强度、富含短波蓝光的光线,让人们保持清醒和高效;到了晚上则逐渐过渡为低强度、富含橙色和红色光的柔和光线。这样动态的照明才能保证人体自然的生理节律,不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这便是一种模仿自然光照的光环境,一种自然、健康的“光”。
BUT!仅仅如此了吗?
“光”源于自然,科技让“光”脱离大自然的束缚,成为人类可任意使用的元素,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脱轨,“光污染”愈演愈烈,再加上近年来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在后疫情时代,健康议题重要性突显,出于对优质生活品质的追求,对健康、自由、自然感受的崇尚,我们亟需重新思考如何让本源于自然的“光”回归自然。
▲ 图源Casambi
所谓的自然光该如何借鉴和运用?理想中的建筑灯光是如何与自然共生的?设计师对于建筑室内空间的自然之光的追求又是怎样的?如何通过灯光设计/技术/产品让生活回归自然?......
面对以上问题,你是否有确切的答案和想法?是否想和其他同行好好探讨一下?那么有一个论坛值得一去哦~
2022年第七届云知光论坛将于11月28-29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以“超越照明”为主题,设置“趋势·创新”、“媒介·互动”、“城市·商业”和“自然·健康”四个分论坛,尝试从更为宏观的视域去发现、挖掘“照明”更多可能。超越照明,于变化中思考交流、于前瞻视野中探寻出路,广泛吸纳跨界精英的真知灼见。
届时,我们将邀约各领域内的前沿探索者和领军人,分享和探讨在新趋势下、新需求下、新发展下“光”的价值与方向。
期待你的到来!
👆扫码报名
编辑|周静雯 图片 | 网络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
*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用光设计:建筑照明设计的艺术、科学与实践》、《室内照明设计》